後疫情的餐廳經營方向

Travel is fun
Jun 4, 2021

--

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自5/15疫情爆發,台北市及新北市緊急發佈三級警報後,限制群聚少於5人以,餐廳生意便大受影響;疫情重擊則是5/24,雙北市政府餐廳及飲食店全部禁止內用。這一波的疫情,影響了很多餐廳的營業,尤其以內用主要的中高端的餐廳。

這場景從去年歐美國家可常見,但在台灣來說,可說是頭一遭。從華航組員及萬華茶藝館的破口,讓這疫情瞬間讓台灣人心惶惶。

也因疫情及顧客需求改變,許多餐廳被迫轉型,紛紛推出外帶及外送的服務,深怕疫情影響營業額及員工生計。

Photo by Robert Anasch on Unsplash

外送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對大家來說應該不陌生。滿多店家加入提供外送服務。但其實受到外送平台(如Foodpanda及Uber eat)的高手續費用的關係,餐廳的利潤可能備受影響。

而另外一方面,外帶自取除了考慮食物的美味維持外及方便顧客在家就可以自助料理外,還有需考慮免洗器具的承裝是否影響食物本身。另外在地理位置不好的餐廳,外帶可能就不是很好的選項。

“”疫情成為我們生活一部份””

疫情完全消失似乎還有一陣子要走。在歐美國家大規模施打疫苗後的日子,確診數多少還是會有,疫情還是會一直存在。

而餐飲業要回復2020疫情前的路,顯得漫長而辛苦。

在解除內用的政策後要復工,對於大部分的餐廳顯得困難。在這幾個月受到房租等固定成本的消耗下,對於餐廳的經營者可是壓力頗大。

在美國訂位時,Safety Precaution成為了預訂的資訊 ( Source: Opentable)

既使恢復後,餐廳內桌椅的間距、環境清潔政策及員工接待而是未來都是顧客會考慮的部分。餐廳經營者必須思考及訓練員工。

Read More: Travel&Leisure: How 7 Fine Dining Restaurants Around The World Reimagining in the era of the COVID era

--

--

Travel is fun
Travel is fun

Written by Travel is fun

0 Followers

寫寫台灣旅行、餐飲知識及相關政策

No responses yet